導尿術,是通過將導尿管經(jīng)尿道插入膀胱,并引流出尿液的操作過程。目的包括:搶救危重、休克患者;正確記錄出入量;尿失禁病人留置尿管保持會陰部干燥等。由于不規(guī)范的導尿操作或其他原因,可能會引發(fā)一系列并發(fā)癥,如尿路感染、尿道黏膜損傷、血尿、尿潴留等。
開適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包
尿路感染
發(fā)生原因
1.導尿操作過程中未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。
2.留置導尿管時間過長,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的發(fā)生率與留置時間呈正比。
3.留置導尿管期間未保持引流系統(tǒng)的密閉性,致使細菌侵入引流裝置引起逆行感染。
4.留置導尿管期間出現(xiàn)集尿袋高于膀胱高度或其他原因?qū)е履蛞悍盗鞯那闆r,促進逆行感染的發(fā)生。
5.留置導尿管期間尿道口、會陰部清潔消毒不徹底。
臨床表現(xiàn)
主要表現(xiàn)為膀胱刺激征,患者主訴尿頻、尿急、尿痛,當感染累及上尿道時可有寒戰(zhàn)、發(fā)熱、尿道口可有膿性分泌物。尿液檢查可有紅細胞、白細胞,細菌培養(yǎng)可見陽性結果。
預防及處理
1.導尿時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。插管時動作輕柔,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損傷。
2.盡量避免留置導尿管。必須留置導尿管時,盡量縮短留置時間,需留置時間較長者,每周更換(或根據(jù)不同材質(zhì),在導尿管使用說明書規(guī)定的時限內(nèi)更換)。
3.留置導尿管期間每天清潔、消毒外陰和尿道口,保持會陰部清潔。
4.保持引流系統(tǒng)的密閉性,集尿袋不得超過膀胱高度,防止尿液返流。
5.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,鼓勵病人多飲水,日均1500-2000ml,以增加尿量,達到自然沖洗尿道的目的。
6.發(fā)生尿路感染時,盡可能拔除導尿管,根據(jù)病情運用相應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。
尿道粘膜損傷
發(fā)生原因
1.使用雙腔氣囊導尿管時,導尿管氣囊部未進入膀胱內(nèi)就過早向氣囊注水,膨脹的氣囊壓迫尿道,引起尿道黏膜損傷。
2.病人耐受不了導尿管所致的膀胱、尿道刺激,自行牽扯導尿管造成尿道損傷。使用氣囊導尿管的病人拉扯導尿管甚至可導致尿道破裂。
3.沒有合理安置導尿管,病人翻身或活動時導尿管過度牽拉,造成尿道損傷。
臨床表現(xiàn)
患者主訴尿道疼痛,伴局部壓痛,排尿時加重,尿道外口出血,有時伴血塊;部分患者有排尿困難甚至發(fā)生尿潴留;嚴重損傷時,可有會陰血腫、尿外滲,甚至直腸瘺;并發(fā)感染時,出現(xiàn)尿道流膿或尿道周圍膿腫。
發(fā)生原因
1.插管前常規(guī)潤滑導尿管,尤其是氣囊處的潤滑,以減少插管時的摩擦力;操作時手法輕柔,插入速度要緩慢,切忌強行插管。
2.對于前列腺增生患者遇插管有阻力時,將預先吸入注射器的滅菌液狀石蠟5~10ml從導尿管末端快速注入(插管者用左手將陰莖提起與腹壁成 60°角、右手稍用力將液狀石蠟注入),同時借助其潤滑作用將導尿管迅速插入,即可順利通過增生部位。
3.雙腔氣囊導尿管插管時應見尿液流出后,再插入4~6cm,保證氣囊部完全進入膀胱;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,見尿后應再往前送入8-10cm,注水后牽拉導尿管能外滑2-3cm比較安全。
4.加強對留置導尿管的病人的健康宣教,告知留置期間的注意事項,妥善安置留置導尿管和引流管,不可隨意過度拉扯導尿管。
5.發(fā)生尿道黏膜損傷時,輕者無須處理或采用止血鎮(zhèn)痛治療,嚴重損傷者,根據(jù)情況采取尿道修補、尿路改道等手術治療。
血尿
發(fā)生原因
1.各種導致尿道黏膜損傷的原因,嚴重時均可引起尿道出血。
2.膀胱高度膨脹的患者導尿后放尿過快、過多,導致膀胱黏膜急劇充血,出現(xiàn)血尿。
3.拔管時,氣囊回縮較差致尿道黏膜損傷出血。
臨床表現(xiàn)
尿道疼痛,尿液外觀為洗肉水樣或有血凝塊從尿道流出或滴出;尿液顯微鏡檢查紅細胞數(shù)每高倍鏡視野多于5個。
預防及處理
1.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,應采取間斷放尿的方法,以減少導尿管對膀胱的刺激。
2.氣囊內(nèi)注入液體要適量,以 5-15ml 為宜,防止牽拉變形進入尿道。引流管應留出足以翻身的長度,防止患者翻身時過于牽拉導尿管,導致尿道口內(nèi)附近黏膜及肌肉損傷。
3.定期更換導尿管及集尿袋,并行膀胱沖洗及使用抗菌藥物以預防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。
4.導尿所致的尿道出血幾乎都發(fā)生在尿道黏膜損傷的基礎上,所有防止尿道黏膜損傷的措施均適合于防止尿道出血。
5.凝血機制嚴重障礙的患者,導尿術前應盡量予以糾正凝血功能。
6.對有尿道黏膜充血、水腫的患者盡量選擇口徑較小的導尿管,插管前充分做好尿道潤滑,操作輕柔,盡量避免損傷。
7.插入導尿管后,放尿不宜過快,第一次放尿不超過 1000ml。
尿潴留
發(fā)生原因
1.最常見的原因是由于留置導尿管期間長期開放引流,沒有間歇性夾管,導致膀胱括約肌張力減退,膀胱功能障礙,拔除導尿管后出現(xiàn)排尿困難。
2.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時,膀胱刺激征癥狀嚴重,影響排尿,導致尿潴留。
3.導尿管滑脫離開膀胱,不能引流尿液。
臨床表現(xiàn)
患者主訴下腹脹痛、排尿困難。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內(nèi),不能自行排出,膀胱膨隆。
預防及處理
1.長期留置導尿管者,采用個體化放尿的方法:即根據(jù)患者的尿意和(或)膀胱充盈度決定放尿時間。
2.手術后盡可能早地拔除導尿管,早期下床,提供排尿環(huán)境,聽流水聲,用溫水沖洗外陰部或小腹部熱敷,按摩。
3.對于留置導尿的患者,除觀察尿色尿量外,還應定時檢查患者膀胱區(qū)有無膨脹情況。
4.如發(fā)生尿潴留,采取膀胱沖洗等措施無效的情況下,需重新留置導尿管。
注:本文轉(zhuǎn)自護士網(wǎng)